回老家散文
回老家散文1星期六的早晨,天空下着蒙蒙小雨,担心母亲的身体状况,繁忙的工作终于结束了,好不容易,等到了双休日。星期六我起了个大早,坐12路到黄沙桥车站下车,在包子店买了半笼小笼包子。要了份调料,回过头再向西走,走了大约100米,看到有一家卖油条的店铺,买了5根油条,在菜店买了2斤嫩豆腐。带着这样的小礼物,我心事重重,脚步沉重的向黄沙桥的临时车站走去。八点钟的车,幸好车上没有多少人,我找了一个靠左边窗子的位座位坐下。手里紧紧提着我准备的小小礼物,又一想这双手被行李占着,想看看手机都不行。看见车前面临驾驶座位的地方。可以放豆腐和包子、油条,我顺手把这些东西放在那个空地方,然后就掏出手机看看时间了。定下心来,想想自己,该做点什么。
回老家的心情多半是牵挂,牵挂在乡下的老母亲。回老家得心情另一种心情,是回忆。老家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,在那里有我千真无邪的童年,有我淳朴勤奋的少年,有我生我养我的父母,有那淳朴的乡邻和热情的亲属。所以回老家的心情是愉快的。这桥公路我不知走了多少回了。上高中时,是在城里的县中上的,县中的校名叫商县中学,简称商中,在商中上高中时,我基本上是两周回一趟老家 ,当时没有车,偶有拖拉机或者自行车在路上通过,每次回家都是步行,回家的时候带着书包,里面装着回家要复习的书,返回学校时,增加了一个口袋,里面装的是母亲蒸好的馍。当时正值青春年少,十七八的年龄,单趟要二十多里的路,两个小时就走完了。后来在西安上了 ……此处隐藏17080个字……中秋节,这同中秋节是团圆节不谋而合。
不过未婚媳妇来过节,准公公、婆婆可要掏腰包的。当年流传着“木匠凿一天,不如铁匠冒股烟;铁匠冒股烟,不如锡匠粘一粘,锡匠粘一粘,不如新媳妇装袋烟”的民谣。
未婚媳妇进门要给准公公、婆婆点烟、倒水。讲究的是要用双手捧着,嘴里要叫着叔叔、婶婶。要亲切自然、心口一致。不过这烟可不白点、水不白倒,临走的时候准公公、婆婆原则上是给买一套衣服,从头换到脚,还要给一笔零花钱。
在这里我想起了我当年处对象的时候,第一次邀女朋友到我家认识老人,我们俩虽然处了很长时间,丑媳妇难免见公婆。虽然我母亲早已去世,但还有爷爷、父亲,按本地习俗,新媳妇第一次进门,老人总得给点礼品,爷爷、爸爸已把权力交给了我,买什么二位全然不管,由我做主。我曾数次跑了当时所在单位周围最大的商店,苦于钱少,自己认为一件合适的东西也没相中。后来在同行朋友们的参谋下,买了一件半袖衫。现在说起来感觉有点不好意思。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只给买件半袖衫真很寒酸,最少也应买一套甚至更多,但在当时,一是没有,二也没钱。不过那件半袖衫还是满有品位的,她穿了许多年,并收藏了起来。
我问二弟,对未婚媳妇上门人们要掏多少钱,对掏钱这事现在人们是怎么个想法。二弟的回答让我耳目一新。
如今谁家都一个孩子,给儿子搞对象花点钱,谁也不当回事,平日里拼命地干,都是为了孩子们的今天。给孩子们花是很正常的事,再说这年头农业收成好,两麻袋绿豆就能卖20xx元,儿媳妇上身,还有谁在乎那点钱,有香粉谁不往脸上擦。
两麻袋绿豆就能卖20xx元,谁也不在乎给儿媳妇花钱,出自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口中,好大的口气,听了让人心里舒服。
回老家过中秋节真开心。